Living Cultural Realty

2006年9月29日星期五

地產買主在變化市場中徘徊

        現在許多住宅潛在買主並不是在地產降溫中買入,而是觀望起來了。熟悉地產理論、買賣程序、地域特點和市場變化的潛在買主如此,不熟悉地產理論、買賣程序、地域特點和市場變化的潛在買主也如此。這個變化一方面造成住宅庫存大量積壓,另一方面潛在買主也大量累計,構成強大地產買方潛在勢能。

        就近期地產市場降溫而言,是由於政府經濟杠杆宏觀調控發揮了作用,而不是決定市場狀態的供需關系發生了性質變化,而後者才是主導市場方向的決定因素。這次主要依靠經濟杠杆中的利率緩慢調整方法,雖暫時拉住了房價狂漲的勢頭,但仍沒有完全遏制房價上漲,更不要說捅破泡沫,反而襯出地產需求一方仍然量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軟著陸策略奏效。未來市場走勢將是各市場因素之間與經濟杠杆相互作用的結果,由於潛在需求方隨時都可以在市場兌現,市場回轉的變數依然存在。在如此市場背景下,許多住宅潛在買主陷入進退維谷。

        決心難

        截至今天,經濟分析家或者政府還沒有公開宣稱地產市場已經是買方市場。市場發展方向不明狀態也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即便是市場由賣方市場變化到買方市場或者“正常市場”,那又能持續多久?就短期而言,長島地產市場秋不如夏、冬不如秋,如果買主現在下手,房價、利率相對買主未下手的過去幾年都高。今年第二季度全國房價比去年同期仍然上漲了百分之四點七,長島房價穩中略升﹔在最近“利息停升”之後,三十年固定貸款利率仍在六點四七左右,ARMs 也在百分之五點六三上下,仍是高價高息買入。如果房價、利率在買主買入後真的出現下跌情況,馬上就“縮水”,要“吐”就虧﹔如果現在不買,等下去,萬一市場又上揚,可能又遭遇房價、利率更糟糕的情況。買主真是難下決心。

        買房相比租房,它有貨幣保值,利息、地稅折抵,使用價值和潛在增值的好處。如遇房價下跌、地產貶值的情況,貨幣保值和潛在增值受到影響,但利息、地稅折抵和使用價值都還存在。正負能不能相抵,量變不可測,總也算不清。有些買主注重結束租房歷史,提高生活質量,提供子女較好的學習環境,看好利息、地稅折抵和使用價值方面,照買不誤。

        找房難

        從買主自身和市場兩個方面看,買主們要選擇地產經紀人、貸款經紀人、律師和銀行﹔有的買主還得從基本地產理論、市場情況學起,所費時間因人而異﹔但無論經驗多少,都得“過河”﹔買主還得“訓練”獵房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數,買得放心”真要下些功夫才行。他們還要取家庭成員所需“最大公約數”,考慮價位、地點、類型、面積、學區、交通等要素,還要了解人口統計信息﹔如此這般“窄化市場處理”之後,可供買主們選擇的地產數量就不多了。

        一般來講,今天市場庫存量大,可供選擇的余地就大一些,是有利於買主的,但綜合條件相對滿意就不一定好找。有的房子質量太差,有的學區不對,有的環境不好,大部分目標價格不靠“譜”。許多買主在“狹窄”的市場裡晃悠了兩、三年。對有些買主來講,找房很容易,對另一些買主來講就不容易。在正常情況下,買主實際看過七個左右房子就有出價的可能,現在看過二十個以上房子也不出價的大有人在。

        成交難

        成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買賣雙方質量價值比的認同率低,市場成交數量減少、成交額還上升。交易雙方在同一現象上各自做反向論述。許多賣主仍在追求“歷史最高價”,市場變化了,賣主們卻跟不上變化,不相信地產市場會持續降溫,就此讓步不甘心﹔許多賣主最近都有市場滯留期超過半年、降價數次仍然賣不掉的經歷,有的寧願選擇下市也不願賣給出價“太低”者。所以在公平市場價和低於市場價售出的地產都不多。既然看不清市場變化,一些買主在交易中爭取最大可能的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以此減緩可能因市場變化帶來的“縮水”風險﹔由此,個別買主“殺價” 出招很狠,放出個遠低於賣主不願賣的價在那兒,賣主願賣則成交,不願賣就放到那兒。

        除了不能等、一定要買的買主以外,許多買主們選擇再看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