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遭受连场大雪低温天气,积雪不融。 图为 Mt. Sinai 住宅在银装素裹中。 |
我把这种受经济大势影响地产市场状态的综合情况,理解为可逆转的地产市场现象,也理解为外部因素主导下的变化。之所以这样称谓它,还是因为它自身有着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随经济态势的起伏而起伏的特点,地产价值的升降尽在有序和无序中。正是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屋主在经济低迷时,还期望经济能好转,房价会再次跃升,希望跌损的部分会随着下一轮的复苏而失而复得。这一期望被历史得以多次验证。
唯物者认为,有生就有灭,有降就有升,没有永远的降,也没有永远的升。无论降还是升,地产价值却有个难以逆转的内部层面,即绝对上升的一面,不太明显受经济大势影响的一面,不易被屋主们觉察的一面,相对潜在和暗行的一面,贯穿于缓慢的长期作用之中,那就是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绝对成本)不断升高的一面。
所谓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绝对成本)是指建造一个具体不动产(包括地皮,建筑,树木,庭院,公用设施,道路,排涝,材料,劳务,建筑贷款,设计,安检,审批,操作花费和销售费用等)所反映的绝对成本核算总额。这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一定时期低于这个货币数额是不能完成购地,建筑,审批,上市,交易和过户的。按照经济理论,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人的脑力和体力耗费的价值标准是按一定时期的金钱核算的,原材料和土地等一切相关要素也可以同理核算成本。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如果建筑商可以在减去绝对成本后,仍有利可图,就不会贱卖和歇业了。如果发生贱卖,那就是建造成本高于市场价值的情况发生了。
就是这个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在悄悄地绝对地上升着,而且,极难逆转。每一次经济大势完成一次正玄曲线的周期都会把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拉上一个新的台阶。上世纪 60 年代市值五、六万美元的住宅,经过数次经济大势变化的拉动,现在市值 45 万左右,住宅建筑的绝对成本迅猛增长,其中绝大部分的价值变化就是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涨到了一定的高度。同理,汽车,粮食,衣物,汽油等商品的价值变化都是这个缘由。
如果经济大势有涨有落,有波峰有谷地,那么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则一直保持并呈现在上升曲线上。它不与经济大势同步,却受经济大势周期变化的推波助澜,始终暗潮涌动,在每一次经济大势的消长变化中,一次次完成脱变并稳定地保持在新的高位上,使房地产价值一直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递增着。
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是房地产价值最本质的,内在的和稳定的价值因素,其绝对值变化的概率远远小于经济形势的大起大落。
经济大势好转时,驱动了不动产市场供需关系中需大于供的车轮,建材和劳务成本相应上升,使得开发成本跟着攀升,这些都会在需大于供的市场条件强势的购买力下消化掉。一旦过分,泡沫就会积累,潜在危机就会深埋其中。当经济大势下滑时,推动了不动产市场供需关系中供大于需的逆向运动,建材和劳务成本偏偏维持稳定,使得开发成本相对稳定,在利润挤减至零后,市场就必须经历痛苦而漫长的盘整,来消化地产贬值的灾难。大多数屋主是在实用价值为主导情况下买房的,而不是以资本投机为主要目的,但在地产泡沫破灭的打击下,无论是自住还是投机,统统难于幸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其中的开发成本却不太受经济大势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这种不对称性构成了地产价值相对不可逆转的一面。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验证这个理论的正当存在:当大面积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重创下,一些极端受灾地区的许多住宅被迫以远低于建造成本的价格售出,可在同一地区同一市场同一时刻用同样的售价货币总额却造不出刚被卖掉的住宅,说明了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的相对坚挺,也是有时价值会低于价格经济原理的佐证。这既是对已有泡沫的现实惩罚,也是对可能泡沫的预防。这是市场自身净化力的作用。短期而言,地产抽象劳动商品价值低于价格了,但长远看,这是地产价值为下一次再进两步所作的一步退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